header
title01
专题报道
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种植的茶叶是普洱茶的主要来源之一。进入21世纪的第7个年头,布朗人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茶却出事了。就在这一年的年头布朗山茶叶的价格忽然飙升!祖辈留下来的茶树,一时成了“摇钱树”,这让种茶的布朗人兴奋不已,就在他们憧憬着茶叶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巨变时,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让他们措手不及!当年年底,茶叶价格却忽然如同“断了线的秤砣”一戳到底,茶价的忽高忽低其中究竟是什么道理?曼囡村村主任玉布巴, 决定一探究竟,在和一位资深茶商的交流后她明白了,原来茶价的走高主要源于普洱茶的市场炒作,而茶价的坠落除了普洱茶市场炒作的崩溃,更有布朗人采茶、制茶与场脱轨的原因,如何让布朗人祖传的茶叶重新被市场认可?看布朗人如何传承祖业,发展祖业,凭借祖业摆脱贫闲。
罗古箐地处三江并流风景区核心地带,这里是中国一支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世居的山林。普米族在全国只有4万多人,其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怒江兰坪普米族白族自治县。和国诚是第个在罗古箐开办农家乐的人,也是第一个在罗古箐给游客当向导的人。不仅是向导,因为和国诚对普米族历史的了解,他也是一个合格的讲解员。奋斗了大半生和国诚,在国家发展民族特色旅游的背景下,从一个放牧的农民变成了户外徒步向导,从祖辈那里听来的普米族的故事,有了越来越多的听众。祖辈的故事在传承,家庭的梦想在实现。
许宝生,一位土生土长的阿昌族汉子,在政府的推动下,他带领乡亲们, 在曾经闲置的山坡上,种起了大片大片的猕猴桃。丰收时节,一颗颗香甜的猕猴桃,让从未见过这种水果的阿昌人,尝到了甜头。在户撒乡慢慢发生着变化的,不仅许宝生,还有这里的手工艺匠人。擅长锻造铁器的阿昌人,通过改良,让曾经披荆斩棘的户撒刀,也成了走进千家万户的实用刀具。不一样的转变、不样的尝试,既延续了阿昌文化的传承,也承载了阿昌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位于大理苍山脚下的古生村,是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白族村落,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到大理考察,在村民李德昌家,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习总书记走后。古生村成了旅游热点,李德昌家更是游客络绎不绝,他干脆停了自己的砂石料生意,在自己家里免费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老李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建一个乡愁博物馆,让大家都能了解古生村的一段历史。农历七月二十三,是古生村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本主节,这一天,李德昌的爸爸带着自己的重孙李栋荣,参加了祭拜本主的仪式,而李德昌也在午饭后带着李栋荣参加了洱海放生仪式。第二天,就是李栋荣作为一个小学生,第一次跨进校园的日子,他将在这里渡过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无论以后到了哪,他都会记住这块曾留下自己无数记忆的土地。
60年前,不到20岁的布叶文,娶了比他大5岁的傣族姑娘叶乃饼,60年来,老两口陪伴着景迈山的老茶树,风风雨雨,甘苦与共,千年古茶树见证着他们的爱情!60年后,万里之外的法国小伙威廉寻着景迈古茶香,为爱而来。采茶,收茶,制茶,品茶,威廉都信手拈来。傣家女与洋女婿因茶结缘,千年古茶树滋养着他们的爱情!千年古茶树,万里新姻缘,从外公布叶文到外孙女婿威廉。一片小小的茶叶如何牵起了两代人的爱情,一片小小的茶叶如何滋润着他们?
坐落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曾因交通闭塞,土壤贫瘠,是个贫穷落寞之地。如今,玉湖村通过旅游服务实现了脱贫致富。村民和杰林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玉湖村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为游客牵马服务15年后,和杰林又办起了养牛场,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发展。 远道而来的韩国游客大熊成了和杰林的家人,与老和家结下了美好的缘分。在大熊的帮助下,老和的女儿和玉月顺利的去到韩国留学,玉月在留学期间,也在尽自己一份力量推介着自己美丽的家乡。
关门节是出冬瓜德昂族村的传统节日,也是收获的好时节,村民赵玉月忙着制茶卖茶,李二经忙着采摘坚果。根据关门节的习俗,这段时间村里不许婚嫁,不许进行娱乐活动。今年是国家将农历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第一年,秋分日正好处在关门节期间。村里决定把两个节日相结合,举办一场简单欢乐的庆祝活动。在农村快速发展的今天,新产业与传统产业共同丰收,新节日与传统节日共同庆祝,出冬瓜村的村民迎来了一场十分有趣的运动会。
基诺族是最后一个被国家确立的单一少数民族,也被称为第56个民族。他们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基诺乡。在国家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政策的推动下,基诺山寨景区建立了起来。许多基诺族百姓在这里工作,大家世居的山寨,成为了大家生存发展,展现民族文化的平台。为了更好的让外来的人了解自己的文化,基诺族大鼓舞传承人陈建军,最近正忙活着建立基诺族非遗传承工作室。有了这个工作室,基诺族古老的民族文化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现。一个基诺族人的中国梦开始了征程。十一国庆黄金周即将到来,工作室的筹备进入了最后阶段。
老达保寨子里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他们脚踏泥土,手拿锄头,却天生能歌善舞。拉祜族有句俗话:“会说话的人就会唱歌,会走路的人就会跳舞。”拉祜族擅长芦笙舞、摆舞、无伴奏多声部合唱。而老达保寨更为特殊,寨子里的村民百分之八十都会弹奏吉他。几年来他们的歌声已经唱遍中国、飞出国门。五年前老达保村民成立了普洱市第一家农民自发创办、自负盈亏的演艺有限公司。老达宝村的农民,成了董事长、总经理、会计、演艺人员。乡亲们一起欢快地唱歌,一起脱贫致富,用音乐实现小康梦想,用歌声唱出民族自信,唱出幸福生活。 
在迪庆州维西县的同乐傈僳族山寨里,傈僳小伙儿王春亮在直播平台上注册成了一名主播,通过网络向全世界人宣传傈僳族舞蹈、服饰、美食、文化等。在师父和同村人的帮助之下,王春亮把傈僳族传统舞蹈“阿尺木刮”的视频投放在直播平台上,得到了不错的反响。未来的日子里,王春亮还想把村里种植的高端中草药材在直播平台上进行宣传和售卖。作为傈僳文化新一代的传播者,王春亮把希望播种在家乡的热土上,让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位于普洱市孟连县的拉嘎村,四周森林环绕,是哈尼族聚居村落。在国家促进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的大背景下,拉嘎村开始了乡村建设。在拉嘎村,保护绿水青山,早就根植在村民们崇尚自然的观念里,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发展旅游的自信。再过几天拉嘎村即将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嘎汤帕节”,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来到村里,体验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筹备节日的过程中,村民们齐心协力,最终用最淳朴的笑容、最绚烂的服装、最动人的歌舞,向游客们展现了自己的美丽家园。
12